立秋虽至,“秋老虎”带来的高温却常卷土重来,呈现“早晚凉、午间热”的特点。这种显著的昼夜温差给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带来独特挑战,尤其系统正处于夏秋转换的适应期。
核心挑战:昼夜温差下的波动
1、微生物活动不稳:
代谢起伏大: 白天高温加速好氧菌代谢,需氧量暴增;夜晚降温又使其减缓。这种剧烈波动使溶解氧(DO)控制困难,易出现白天缺氧、夜间DO过剩。
硝化能力脆弱: 经历夏季高温的硝化菌本就疲惫,立秋后白天的持续高温(尤其>32℃)进一步抑制其活性,加上昼夜温差阻碍恢复,出水氨氮超标风险显著增高。
2、溶解氧(DO)管理更难:
高温直接降低水中DO溶解度(物理规律),即使加大曝气也难达理想水平。
传统曝气策略难以跟上水温的快速日变化。
3、污泥状态易变差:
高温和DO波动易引发污泥膨胀或解体,导致二沉池沉降变差(SVI升高),出水悬浮物(SS)风险增加。
高温加速污泥老化(活性下降),在换季调整期维持合适污泥浓度和泥龄更具挑战。
4、设备压力与能耗高企:
经历夏季高负荷的设备,在“秋老虎”下更易出故障(如过热、冷却不良)。
为应对白天高DO需求,曝气能耗常达全年次高峰,推高成本。
5、潜在水质水量变化:
可能的秋雨带来初期雨水冲击(水量、浓度突变),叠加高温雪上加霜。
充足光照加午间高温,仍可能引发二沉池等处的藻类过度繁殖,消耗DO,影响水质。
应对策略:精准与灵活
1、加强监测预警: 重点加密水温(尤其昼夜变化)、DO、氨氮、污泥性状(SVI)的监测,建立高温预警。
2、智能调控曝气:
分时段策略: 白天高强度曝气,夜间适度降低。优先采用基于DO实时反馈的自动控制。
确保曝气设备高效(清洗曝气头、优化风机运行)。
3、灵活调整工艺:
优化污泥管理: 适当缩短污泥龄(比盛夏略长),增加排泥,维持污泥活性。污泥浓度可略低于盛夏。
保障硝化: 确保硝化池DO充足(白天>2-3mg/L),pH稳定。必要时投加耐高温硝化菌种。
根据沉降情况调整回流比。
4、重点设备维保:
高温前完成关键设备(风机冷却、电机轴承等)专项检修。
加强高温时段巡检,利用凉爽时段(早/晚)进行维护。
5、控制藻类: 对敞开池可考虑遮阳网或安全抑藻剂(谨慎评估)。
6、预案与智慧管理: 制定应对氨氮超标、污泥膨胀、设备故障、雨水冲击的预案。利用智慧平台集成数据,实现智能预警和优化。
立秋后的“秋老虎”,因其昼夜温差大、系统处于换季期,对污水处理构成独特考验。其影响是波动性、累积性的。成功应对需:精准监测水温/DO/氨氮波动,智能分时段调控曝气,灵活调整工艺参数(尤其污泥管理),加强设备预防性维护,并做好应急准备。 抓住这些关键点,方能驯服“秋老虎”,确保换季期水质稳定达标。
上一篇:雨季污水处理系统的重大考验
下一篇:没有了!